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中国现象学文库)

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中国现象学文库)

作者
张任之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版次:第1版
出品方
商务印书馆
语言
简体中文
页数
581页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0107730
重量
721 g
尺寸
21 x 14.8 x 3 cm
电子书格式
epub,pdf,txt,azw3,mobi,fb2,djvu
下载次数
2000
更新日期
2023-06-23

本书立足于国际舍勒研究界,首次尝试在伦理思想史的大背景下,结合康德、胡塞尔和当代自身意识理论等思想,系统重构舍勒(Max Scheler, 1874—1928)的现象学伦理学。全书基于对相关思想家的原著、部分未公开发表的手稿以及大量研究文献的仔细分析,着力展示了:舍勒的质料价值伦理学在何种意义上是现象学的,以及这一现象学伦理学的系统形态。服从于“系统重构”的根本意图,本书的主体由四个部分组成: 1)导论(第1章):伦理学的引导性问题和伦理学的建基问题;2)上篇(第2-4章):舍勒现象学的元伦理学的静态奠基——康德、胡塞尔背景下的质料先天主义;3)下篇(第5-7章):舍勒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的动态奠基——自身意识理论视域中的价值人格主义;4)总结(第8章):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总体规定。 本书的上篇在康德、胡塞尔的思想背景下研究了舍勒的静态的、抽象的本质性现象学;下篇则在当代自身意识理论的视域中研究了舍勒的动态的、具体的人格现象学。而这两个方面分别构成了舍勒现象学的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两个层次(质料先天主义和价值人格主义)的基础。根本上,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既包含以探寻价值的现象学-存在论本质为主要论题的现象学“元伦理学”,也包括以回答苏格拉底问题为任务的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前者奠基于静态的本质描述现象学,后者则奠基于动态的人格现象学。“元伦理学”构成了舍勒质料价值伦理学的基础,“规范伦理学”则代表着质料价值伦理学的最终归宿。 就细节方面而言,本书首次系统梳理了休谟、康德、波尔扎诺、胡塞尔、舍勒以及石里克等在质料先天问题上的相互关系(传承与争执,等等);在汉语学界,本书也首次在传统自身意识理论的框架下系统谈论人格问题,首次讨论了自身感受问题以及自身感受与人格的关系问题;本书还在汉语学界首次研究了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波尔扎诺转向问题,等等。 从总体上来看,本书以现象学的元伦理学和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两个视角来看待舍勒整体的伦理学,同时,以静态和动态现象学的双重奠基来谈论舍勒质料价值伦理学的这两个部分,并系统概括舍勒现象学的基本理解、基本特征以及基本原则,这些都是在国际舍勒研究中首次做出的尝试。

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中国现象学文库) EPUB, PDF, TXT, AZW3, MOBI, FB2, DjVu, Kindle电子书免费下载。

《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中国现象学文库)》电子书免费下载

epub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azw3下载 mobi下载 fb2下载 djvu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