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浅说+中国哲学小史+国文趣味等(全8册)》系列丛书,主要收入20世纪初以来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小书,以文史为主,兼及其他。这类小书,皆以大手笔写小文章。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
《舍我其谁:胡适(第1部)》主要内容: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述最多、影响最大,自传材料最丰富的一个名人,同时也是最被人顾盼、窥伺、议论,却又最被人误解的一个名人。《舍我其谁:胡适》立意重新诠释胡适的思想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十力语要》共四卷,收录了作者的信函、语录、短文、讲词等,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对“新唯识论”的哲学思想的阐释,对东西方文化和哲学的基本看法及比较,对古籍经典的训解,对当时若干学术问
《季羡林谈佛(最新修订图文典藏版)》内容简介: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学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著述甚丰。本书选取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佛学的著述,插入大量精美的图片,自成一书,是一本极具收藏
《吕思勉讲中国历史(双色插图版)》原名《吕著中国通史》,为吕思勉先生两大通史巨作之一,也是民国时期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压卷之作。《吕思勉讲中国历史(双色插图版)》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沦陷为“孤岛”后,为适应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这本书用唯美而诗意的语言,力图诠释鸿儒钱钟书的人生传奇。众所周知,一部《围城》,享誉国内外,让一位男子声名鹊起,他便是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钱钟书是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这本书以钱钟书和杨绛的相遇、相知、相守、相忆为主线,贯穿两人一生的创作与生活经历,重现一曲温情的岁月留声。钱钟书与杨绛,一个是清华才子,一个是南国佳人。他们
《先秦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一部,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本书前半部分是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后半部分是社会经济文化史,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叙述。吕思勉曾对《先秦史》这样自评:
《两晋南北朝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分政治史,社会经济、文化史两部分。系统而深刻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这段充满战乱的时期,论述了这段特别时期内的政治、文化特点。作者旁征博引,思考人类
《大中国史:首部以白话文写就的通史巨著》内容简介:吕思勉先生权威的观点,严谨的体例,精详的考证,更令这本书成为了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本。另外,吕先生在书中不时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打破人们心中对历史的固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为指导青年学子阅读国学的开示门径之作,写就于先生的学术盛年期,在民国时期一经出版,即受到当时的国学爱好者和整理者的大力追捧,一时有洛阳纸贵之誉。虽世易时移,但其价值却历久弥新,仍对当代
《中国最后一个大儒:记父亲梁漱溟》是梁漱溟之子梁培恕追述其父的文录。在作者细腻坦诚的笔触之下,梁漱溟先生其披沥此心艰难跋于探求社会、人生两大问题之解决的征途上的躅躅身影清晰可见;而先生九十多年人生轨迹
《认识心之批判》从作为认知现象的所谓“心觉”出发,步步审思,步步追问其何以成立之先验依据,从而确立人之所以能够认知的知性主体。在该书《序言》中,牟宗三写道:“主体有二:一曰知性主体,一曰道德主体。兹所
《心体与性体(套装上中下册)》是当代新儒学大师牟宗三的代表作。该书以儒学三期发展划分学说为依据,以现代儒学的观点来解析宋明理学,主要列举了宋明儒学当中的九个主要代表人物,即: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
1917—1927年是青年胡适名满天下、如日中天的巅峰十年。他引爆五四新文化运动,引领公众舆论,参与思想、政治论争,争夺文化霸权,时刻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短短十年,青年胡适一跃成为“20世纪中国第一公
《六合丛书:陈寅恪丛考》内容简介:张求会教授是国内知名的陈寅恪研究专家,《六合丛书:陈寅恪丛考》是他十多年来陈寅恪研究成果的专集,作者挖掘出多篇陈寅恪的佚文,考证了陈寅恪生平几个重要历史事件,以及陈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