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之间 美国的对外政策研究

理想与现实之间 美国的对外政策研究

作者
沈本秋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次:第1版
出品方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语言
简体中文
页数
337页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2061144
重量
358 g
尺寸
21.4 x 14.9 x 1.9 cm
电子书格式
epub,pdf,txt,azw3,mobi,fb2,djvu
下载次数
8133
更新日期
2023-06-09

美国外交一直在两大传统之间进行选择: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究竟什么条件下出现理想主义外交,什么条件下出现现实主义外交,学界已有的成果基本上集中于美国实力的兴衰,认为美国实力强大时理想主义至上,美国实力衰落时现实主义至上。但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不是只有在历史长周期中才出现,而是在美国近百年历届政府的外交中都有出现。沈本秋著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美国的对外政策研究以美国的香港政策为例)》拟从决策政治角度予以研究。 自老布什政府以来,美国深入介入香港事务。对于香港事务,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具有当然的定义权,而且中国为了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确定了香港“循序渐进”发展民主的原则,但是美国则鼓吹香港应急速发展民主。在香港政制结构上,中国确立的是“行政主导、立法监督”,而美国却主张立法与行政分立。针对上述议题,美国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历届政府都采取了诸多政策措施,由此产生了中美之间的“香港问题”。美国对港的政策既有理想主义成分,又有现实主义内容,而且四任总统决策模式各有特点。这为研究美国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外交的决策政治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因此,本书的研究问题是:美国的香港政策是一个怎样的决策过程?美国的香港政策具有什么特征? 针对上述问题,本书将从对外政策研究的决策视角出发,综合分析美国对港政策生成的过程与政策特征。为了分析美国对港政策生成的多元环境,本书引入了白宫领导视角、官僚领导视角和跨部门领导视角。白宫领导视角用于分析在白宫的主导下,美国对港政策的生成过程。官僚领导视角用于分析美国国务院主导美国对港政策的生成过程。跨部门领导视角用于分析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如何互动生成美国的对港政策。 通过分析,本书发现美国对港政策的生成过程有以下特征:老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对港政策主要是白宫领导;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前两年,美国对港政策主要是由国务院这一主管对外政策的官僚部门领导,而此后直至香港回归前主要是跨部门领导;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对港政策主要是国务院主导的官僚部门领导;奥巴马时期表面上决策较为民主,实际上奥巴马很坚持原则,白宫掌握最终选择权。 在上述决策过程特征下,美国对香港的政策具有以下特点:老布什政府在介入香港事务与保持中美友好关系之间寻求平衡;克林顿政府前两年,在国务院的主导下,美国的对港政策主要态度是深度介入,此后尽管行政部门也努力在介入香港事务和维持中美友好之间寻求平衡,但在国会压力下这种平衡不得不偏向于介入“一国两制”;小布什政府第一任期鲍威尔为首的温和保守派主导国务院,出于全球反恐以及朝核问题等战略需要而急于和中国谋求发展良好关系,所以为了中美关系大局,美国的平衡是偏向维护中美关系的,而第二阶段赖斯主导的国务院逐步加大了在全球推动民主的战略,重视介入香港事务;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白宫掌握最终决策权,尽量在介入香港事务与维护中美关系之间寻求平衡。 美国对港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1989年至2014年,美国历届政府的对港政策其实一直是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做出选择。美国介入香港事务体现了理想主义的价值追求,而在此过程中,美国又不得不重视中美关系的维护这一现实因素。根据决策视角,本书得出以下结论:白宫领导视角下,美国政府尽力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寻求平衡;国务院主导的官僚领导视角下,主要决策者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政策走向,如果决策者重视理想主义追求,美国的政策则会偏重于民主、自由等诉求,如果决策者重视现实因素,美国的政策则也会偏重于现实因素;跨部门领导视角下,由于国会的压力,美国的政策走向主要偏重于理想主义的诉求。

理想与现实之间 美国的对外政策研究 EPUB, PDF, TXT, AZW3, MOBI, FB2, DjVu, Kindle电子书免费下载。

《理想与现实之间 美国的对外政策研究》电子书免费下载

epub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azw3下载 mobi下载 fb2下载 djvu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