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從窮小子到分析師,一個靠股市翻身的贏家故事:從僥倖賺到500萬元賠到剩2萬元,陳威良重新修正操作觀念與技巧之後,終於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模式, 2007年順利幫家裡還清2千萬房貸,也在30歲前,買下人生第一間房子!到2013年第三季為止,已經累計連續13年都獲利。在法人圈臥底的散戶,教你用技術線型抓出多空轉折:非凡新聞台「錢線百分百」超人氣解盤分析師陳威良,首度將練功心法一次公開,從K線型態、主力作價技巧到當沖交易,解開價量不能說的祕密,與告訴投資人追主力飆股的秘訣。專業推薦:國泰綜合證券董事長 朱士廷、非凡「財經晚報」主持人 周俞君、非凡「錢線百分百」主持人 胡睿涵、運豐投顧董事長 郭海培、非凡「非凡最前線」主持人 陳韋如、財金文化事業董事長 謝金河【首刷首刷】隨書附贈「XQ全球贏家體驗版」」(市價10,000元)。【贈送方式】填寫頁末的「XQ全球贏家」回函表傳真至(02)2910-5858,即有專人回覆提供免費試用帳號。本書版稅收入悉數捐給唐氏症基金會。【書籍簡介】線型會說話——陳威良教你抓轉折賺千萬沒錯!線型會說話,你聽到了嗎?跟著趨勢高手陳威良操作,不僅擁有對抗主力與法人的操盤利器,讓你知道股票在誰手上,賺錢更順手!面對複雜的技術線型,你常感到手足無措嗎?非凡新聞台「錢線百分百」超人氣解盤分析師陳威良,累積十多年在法人圈的實務經驗,整理一套適合波段操作、散戶也能自學的淘金利器──「三點進擊法」。「三點進擊法」是一套依據大盤多空走勢,進而決定個股買賣進點的高勝算操作術──如果大盤能漲,而且是出現持續穿頭過高的多頭走勢,表示多數個股應該都能隨勢上漲,就不致於在多頭市場錯殺金雞母、在空頭市場誤入地雷區。陳威良強調,一般技術分析總是只能事後印證,無法事前預測,唯有精練關鍵的技術線型,不僅能選對強勢股與主流股,也能看懂大戶的養、套、殺,輕鬆買在波段起漲點,賣在高檔轉折點!此外,隨著市場現股當沖制度的開放,本書也提供簡易短線當沖技巧及8大重點實戰原則,教你精準掌控盤勢,多空都能賺!【目錄】〈推薦序〉兼具實戰心法與操作技巧的寶典 朱士廷〈推薦序〉戰勝主力與法人的操盤利器 胡睿涵〈自序〉在法人圈臥底的散戶,反敗為勝獲利千倍一、我的故事》反敗為勝的挑戰1.打混學生,無心插柳的機遇2.9個月賺進第一桶金3.一堂價值500萬元的投資課4.2萬滾成千萬的拚搏之路5.投資,需要反覆練習6.散戶一看就會的學習筆記二、我的發現》線型會說話1. 法人也愛看技術面2. 技術分析跟你想的不一樣3. 先看主趨勢,再抓轉折點4. 透過K線讀懂主力企圖三、我的波段操作》三點進擊法──轉折、進場、出場1.順著趨勢操作就對了2.轉折:六個訊號掌握轉折點3.進場:就是要選強勢股買進4.出場:與大盤比較後再出場四、我的祕密武器》當沖交易1.強弱開盤八法2.你一定要知道的當沖煉金術3.當沖選股的八大方向4.三點進擊當沖交易──開盤、比較、確認【推薦序1】兼具實戰心法與操作技巧的寶典國泰綜合證券董事長 朱士廷本人在金融職場任職多年,親眼見證了台灣股票與期權市場投資人的血淚心酸史。從過去的主力控盤時代,到自營商、投信與外資可呼風喚雨的法人時期,目前則有許多投資達人崛起,其實,多數散戶一直在追尋著可跟隨操作的對象,只可惜,始終事與願違!股市投資有「80∕20」法則,代表能穩定獲利的贏家占不到2成,而如果是更複雜的期貨與選擇權市場,能夠像恆星屹立而非流星殞落的勝利者,恐怕更不及百分之一。原因就在於,投資人缺乏一套系統化的學習修練。有鑑於此,為了落實投資理財教育,國泰證券特別成立了「國泰證期金融學苑」,網羅業界操盤資歷豐富的證券與期貨專家,透過一系列完整課程,讓投資人在面對詭譎多變的市場時,不會再無所依靠、望股興嘆。講師群當中,威良總是最受學員推崇歡迎,因為他能夠將技術線型、籌碼分析、財務報表、總經指標、操作心法等豐富專業內功,談笑間轉化為淺白易懂、而實戰卻威力無窮的課程菁華,屢屢與學員作最精采的互動分享。睽違一年後,威良又有嘔心瀝血的股市大作問世,相信這本兼具實戰心法與操作技巧的寶典,必定是投資人書架上不容錯過的好書。在此誠摯推薦各位,一起跟著高手獲利!【推薦序2】戰勝主力與法人的操盤利器非凡「錢線百分百」主持人 胡睿涵因為主持節目的關係,我經常接觸許多股市專家,其中不乏分析口條清楚、操盤績效卓越的高手,但一想到「趨勢高手」威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那份對投資永遠堅持的熱情、以及對投資人忠實的責任感!我自己幼時家境並不寬裕,從小便立志要努力工作賺錢,提供家人較舒適的生活環境;進入職場後,將渴望成功的夢想,轉化為勤奮不懈的努力,終也一路從記者、主播,到現在能夠主持全國人氣最高的財經節目「錢線百分百」。沒想到在威良身上,我也看到了那股源源不絕的拚勁。記得有幾次錄影時,威良抱病前來,看他面色微恙因此私下詢問,才知道他每天閱讀數十篇研究報告、每月撰寫財經分析文章上萬字、每年演講授課超過200小時,數年如一日卻樂此不疲。我想,如同本書中所提到,任何領域的專家,都至少必須經過一萬個小時以上的不斷苦練。因此,投資人別再怨嘆台股難操作,對照目前較為低迷的股市現況,其實遍地都還是蘊藏黃金,只是在於你是否肯彎腰撿起!在節目中,我經常分配不同類型主題給威良,舉凡國際總經、產業趨勢、公司異常財報、還是法人籌碼解讀,威良總能深入淺出地論述,既有法人專業能力,又懂散戶投資心理,讓觀眾朋友們聽完就能掌握操作重點。投資就該如此化繁為簡!根據一項對專業交易員的績效分析,影響投資成敗的主要決定因素,有60%來自於心理,有28%來自於資金管理,還有10%則來自交易系統。拜讀完大作《線型會說話》之後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的股市玄機藏在線型當中,換個角度重新認識技術分析,散戶也能有操盤利器,對抗主力與法人。要迎戰波濤洶湧的股海,讀者可藉由威良在市場歷練的獨門絕招,以及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法則,少走許多摸索的冤枉路。本書不僅教投資人如何釣魚,其中「三點進擊法」、「強弱開盤八法」、「當沖六大訊號」都值得再三咀嚼,甚至連高手決勝的情緒管理、資金配置以及選股策略,威良都無私地公開分享。一位這樣優秀的操盤人與一本難得的好書,樂於推薦給有志成為股市贏家的讀者。【自序】洞悉主力線型與操盤心理,反敗為勝獲利千倍距離我上一本著作《贏戰台股──有錢人也想學的技術分析》的出版,大概間隔了快一年時間,一度以為我會就此封筆。如果說,寫作是場噩夢,那麼,寫書就彷彿是一場醒不來的夢魘!過去幾個月期間,看盤操盤、演講授課、媒體訪談,已經快占滿了生活,因此,當我接到巨思文化出版社的邀請時,心裡不免懷疑:我還有時間能再寫書嗎?寫書、出書其實並不難,如果只是擠出幾萬字之後付梓印刷,我應該也能成為高產量作家。真正讓我決定再出書的關鍵,無非是希望:公開自己多年在法人圈歷練的實戰操盤經驗,寫出一本真正適用於散戶投資可依循的參考書。市面上已經充斥許多股市投資相關書籍,只要有心想學,各門各派理論與經驗談都垂手可得。當然,這些書也都能對有心提升投資功力的讀者帶來幫助。我也一直都有蒐藏、閱讀投資書籍的習慣,可是每每讀完後,難免感到惋惜:有的作者缺乏實際操盤經驗,理論重於實務;有的作者縱使有一身神功,但絕技尚未經過長期多空循環考驗;有的作者早已是專家、大戶或法人等級,其功力與財力非一般散戶能及,所傳授心法未必散戶能執行。因此,我前思後想,決定首次公開我在投資這條路上,如何憑藉一己之力,不靠內線、不搞交際、不拜訪公司,就能反敗為勝、獲利千倍的致富經驗。原本我也只是一個平凡的窮小子,初出茅廬後,2000年碰上網路科技泡沫而賠光財產,身上所剩沒有幾分積蓄;家庭也不是名門世家、沒有什麼上市櫃大股東朋友可分享情資;到處拜師學藝,學了很多股票投資專業,但這些知識好像拿來研究比操作有效。我所擁有的,只有一股不服輸的堅持與想賺錢的熱情。因為台股市場已經逐漸走向以法人為主,為了探知專業法人機構是如何配置選股、如何操盤分析,我決定到證券、投信與投顧等法人圈觀察學習。但我並不是照單全收,因為強如法人,也會有投資盲點,況且,法人與散戶客觀條件不同,絕對無法完全複製操作模式。我是截長補短,有計畫地學習專業與邏輯分析,再加上我自己所修煉的心法,以及獨創的絕殺招──線型比較三點進擊操盤法。多數散戶都喜歡依靠技術分析選股與買賣,因為一般投資人不會去拜訪公司,也缺乏產業知識基礎,這無疑是通往股市贏家之路的捷徑。可是慣用技術分析的朋友都知道,參考指標、均線、量價,有時候準確、有時候卻失靈,甚至還會有所謂的主力騙線。不是投資人學藝不精,而是大家普遍都會的工具,反而成為主力反向坑殺散戶的陷阱。畢竟,單靠統計學機率理論的技術分析,已經很難在這股市中生存或求勝。事實上,主力或法人的買賣動向,一定會造成K線型態的改變,聽其言倒不如觀其行,只要透過三點進擊法的線型比較與確認,就能讓主力無所遁行。以我自己切身的經驗與觀察,散戶的消息沒有比媒體快、產業分析沒有比法人強、資金沒有比主力多,如果只懂得運用坊間的傳統技術分析,進軍台股廝殺無疑就是以卵擊石。本書有別於一般技術分析理論,透過許多實際案例,帶領讀者一窺藏在線型背後的祕密。「線型比較」已經超越技術分析的層級,將基本面、籌碼面與消息面融合其中,不僅波段多空操作可用,應用於短線或當沖交易一樣容易上手。今年(2003年)除了順利產出本書,最大的喜悅莫過於晉身人父。回想起內人懷胎過程中,寶寶的生長進度一直落後,醫生無奈的告訴我們,可能是罹患唐氏症或罕見疾病所導致,觀察一段時間後,在第31周時接受建議進行基因檢測;由於等報告出爐足足需要兩周,還記得那段時間表面上我照常工作、演講,但是其實是度秒如年,萬般痛苦與煎熬,並且已做下了最壞打算……。直到接到一通電話通知報告結果,寶寶「完全正常」,心中大石終於落地!當然,能擁有健康的寶寶,是我們最大的幸福與快樂!但我不禁想到,世界上所有唐氏症小朋友的父母親,是何等偉大與需要鼓勵!因此,本書的所有版稅收入,將全數捐給「唐氏症基金會(www.rocdown-syndrome.org.tw)」,希望藉此拋磚引玉,大家在理財的同時,也請不要忘記發揮正面力量去關心周遭的人!最後,謹以兩句座右銘與讀者分享:「寧走十步遠,勿涉一步險;寧吃少年苦,勿愁老年無」。股市投資的這條崎嶇長路,希望有緣與您同行,高山的風景最美,我們相約頂峰上見!【摘文1】9個月賺進第一桶金我買的第一支股票是聯電(2303),購買原因沒什麼特別,只因為當時很多長輩都有買股習慣,常聽他們討論切磋,自然耳熟能詳。小試身手的結果,獲利十幾%漂亮出場,賺了數萬元,這是我人生第一次「不靠勞力」賺得的報酬。嚐到甜頭之後,投入的資金就不斷增加,但不同的是,我不再靠小道消息或直覺買賣,而是透過大四那堂「個人理財規畫」的課堂機會,拚命像海綿般,積極學習投資基本常識。著名行為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如果你只有一把槌子,你會把所有問題都看成釘子。」講得對極了!因此,我計畫性地幫自己安排各種培訓,除了大量閱讀書報雜誌,還參加不少免費或收費的課程講座。看齊謝金河,養成每日閱報習慣我認為,投資練功必須面面俱到,要像拼圖般一塊塊湊起來才完整,最終方可練就一套無懈可擊的鐵布衫。放眼望去,市場上許多著名的大師級人物,我都曾向他們請益、學習。其中,對我影響最深遠的財經前輩,非現任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先生莫屬。謝董事長就讀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時,就在《財訊月刊》任職。原先他對股市不屑一顧,後來為了要撰寫畢業論文的題目——《台灣證券發展史》,發奮跑去圖書館,將台灣股市開市以來的《經濟日報》一一調出,從1962年開始,一天一天地苦讀,並在腦中消化、串連這些歷史資料。天啊,這是多麼大的工程!這個故事,是我偶然在一場演講中,聽到謝董事長的親口分享,當時內心感澎湃不已,久久無法平息。我實在很佩服怎會有人的毅力如此堅強,也讓我重新定義什麼才是「努力」!我始終相信,唯有願意踏上不平凡的道路,才能成就不平凡的自己!難怪謝董事長每次聊到國際財經趨勢,都能縱橫古今、信手拈來!雖然我只是平凡人,但至少還懂得見賢思齊,大四開始,就強迫自己養成閱讀與寫作習慣,至今不曾間斷。我一天最多可看7份報紙,一個月至少翻閱20本雜誌,坊間股市投資相關著作更如數家珍,家中擁有上百本藏書。不只涉獵與股市操作有關的書籍,舉凡經營策略、行銷廣告、生產管理等各方面議題也稍有接觸,因為我認為,這些營運面的本質才是「因」,盤面的股價漲跌只是最後的「果」。當兵時,即使是寸秒寸金的休假,我必定跑去市立圖書館,將所有過期報紙瀏覽一遍,就算已經變成了「舊聞」,但後知後覺總比不知不覺好。早期我看報紙的速度很慢,一份財經報紙大概需要花一個鐘頭才能讀完,因為我習慣「找碴」,總抱著「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心態,對於一堆報導,我喜歡多一層地思考解讀,並不會照單全收。這種訓練,對於我後來上電視擔任分析師,幫投資人解析新聞有很大的助益。我經常勉勵後進:閱讀,先是求廣泛,再來則要持續不間斷,重要就是,必須獨立思考,並且要懂得將「資料」(data)轉化為「資訊」(information),最後再內化為「知識」(knowledge),才是你自己的。趁勢追擊,創造倍數獲利有一次,我將打工攢下來的30萬元,全數投入股市,同時鎖定最強勢的主流股重押。當時最熱門的題材就是網路通訊股,儘管很多公司還處於虧損階段,但後來證實,只要愈沒獲利的反而愈會漲,且動輒都是倍數起跳。這是因為我很早就從國外的報導嗅出網通產業即將噴出,便把握機會積極布局。於是,我投資的標的,從上市、上櫃公司,陸續轉移戰場到未上市公司;我的投資工具,從買賣台股,進一步到權證操作,甚至開複委託帳戶交易美股……整體投資部位不斷擴大,波動風險與槓桿倍數也愈來愈高,而我確實也每買必中,押了就漲!記得2000年我第一次見證台股上萬點、也是我最風光的時候,我手中所有持股只有一檔的報酬率低於一倍。30元買進的未上市網路股,只是宣稱考慮那斯達克上市,一星期不到,就有人願意出價一百元來收購;傳說某晶圓代工廠,聯電與台積電都有意併購,早上50元買、下午已喊價到75元;一些還在燒錢的軟體與網路服務業者,儘管沒有盈餘,卻都被市場捧為股王接班人,我都從兩位數股價至少抱到兩、三百元……那個年代賺倍數只在輕鬆彈指之間,我還常後悔賣太快。就這樣,憑著銳不可擋的膽識與運勢,本金像滾雪球般地在9個月後,成功滾出人生第一桶金──500萬!當年校園裡的投資理財風氣還沒像現在那麼普遍,懂得投資股票又能獲利的我,自信與霸氣盡寫滿在臉上,有句話我常掛在嘴邊:「有錢人投資只賺倍數,不玩趴數(%)!」很快地,我成為同學看齊的對象,許多好奇的同學總是趁著下課時間請教我股市問題。我也不吝大方解盤,並淘淘不絕地分析未來產業趨勢。我常在想,我現在流利的演講口條,應該是打從學生時期解盤所奠下來的基礎吧!【摘文2】散戶必學的基本功多年來,我不停地在全台各處授課演講,不僅幫助許多人投資成功,我也從中受益良多,可說是教學相長。我發現到,身為股市裡弱勢族群的散戶,其實大多有類似的投資盲點與疑難雜症,而這些困擾我也都曾經歷過,只不過,在我賠掉人生第一桶金──500萬以後,幸好及早揪出問題根源,才能開始踏向千萬獲利之路。為了幫助各位少走冤枉路,本篇整理出一些個人經驗與心法,並將內功「系統化」與「標準化」,幫助散戶對症下藥治百病。綜合來說,散戶會遇到的麻煩,不外乎「資金配置」、「選股」、「操作」與「停損」等,其實這些都有步驟方法可循。關於「資金配置」問題股市如戰場,要能克敵制勝,就必須先擬定戰略,再執行戰術。而進場投資之前的戰略,就是先做好資金配置。我看過很多朋友買賣股票都很隨性,看好時就多買,看不好時就拒買,沒有原則的操作,就像天氣冷熱晴雨,變化不定。如此一來,就無法從股市中累積財富──有時並非所買的個股沒有漲,而是買少的大漲,買多的卻大賠,再不然就是低檔買太少,高檔才用力追。不過,資金比重的拿捏,要遵循「大盤的位階」動態調整。以下的景氣燈號或移動均線兩種投資法可以供各位參考:一、景氣燈號投資法經建會每月公告的景氣對策信號,是用來判斷未來景氣的指標,共有五種不同顏色的燈號:藍、黃藍、綠、黃紅、紅,分別代表景氣由衰退至繁榮的信號。我的經驗是,「藍燈」代表蕭條,表示股市在打底階段或持續超跌,先買進30%資金布局;「黃藍燈」代表疲弱,對照股市可能已從底部反彈或展開初升段,股價仍相對便宜,可再買進30%資金加碼;「綠燈」代表穩定,景氣已回到常軌,股市也進入明顯的多頭格局,最後再投入30%資金買足部位。以微笑曲線分批布局,手中持股的平均成本相對就會低,一旦等到景氣轉趨熱絡、股市大漲時(黃紅燈或紅燈),即可從容獲利出場,但記得預留10%資金,以備系統風險事件突發時能彈性運用。二、移動均線投資法所謂均線,代表的是某一段時間內所有買賣者的單位平均成本,因此可以用來觀察股價趨勢。一般來說,20日均線、60日均線、240日均線,分別代表短、中、長期趨勢,如果這三條均線任何一條翻揚往上,而且股價在均線之上,此時,每順利突破一條均線,就買進30%。當三條均線都呈現向上格局且股價在三條均線之上,則持股可拉高到90%。賣出時也是一樣,每跌破一條均線,或反轉向下時,依序減碼30%。當三條均線都已同步往下,或者股價跌破三條均線,則持股降低為零,保持空手觀望。(3)金字塔投資法此外,也可以參考大盤長期統計的區域分布,擬定資金配置:過去20年加權指數,在4750點以下的時間約占21%,在4750—8750點區間約占68%,在8750點以上的時間約占11%,因此,在4750點以下進場買股勝率有79%(100-21=79),在8750點以上買股的勝率就只有11%,而這勝率可作為持股比重調整的參考。如此一來,就會形成金字塔形的持股策略,符合「危機入市,底部進場」原則。股不在多,會漲就贏決定了整體資金與持股配置後,接著就是個股配置問題。基本上,最適持股數量其實很難界定,因為有人覺得持股三檔就夠了,也有人買了超過十檔還想再買,這與每人的個性、時間、資金規模、專業能力等有關。我認為,一般人最多盡量不要超過十檔,否則,要深入分析每檔個股並妥善管理,是很不容易的事。我曾幫一位阿婆作持股診斷,對帳單一攤開,竟有高達七十幾檔個股,差點暈倒!那還不如買進共同基金,省事又省力!所謂「一鳥在手,勝過十鳥在林」,投資股票需要節制欲望,絕對不可聽一個、買一個,應該要強迫自己練習「比較」與「篩選」。想想看,當你逛街買東西時,常有預算考量,就會貨比三家,很少會阿莎力一口氣全部打包。買股也是一樣,唯有經過審慎考量,才能提升自己判別優劣的敏感度。當你對某檔個股愈熟悉,就愈敢大量投入,重要的是,不怕睡不著覺。此外,很多散戶都愛買飆股,但因心中沒有十足把握,買進張數通常也不多,自然無法快速提升財富累積的速度。股市高手之所以能致富,多半是深入研究後,集中火力重押(當然不是盲目賭注,而是充分了解後再出手),如此一來,即使漲幅不是特別大,創造的獲利金額卻很可觀,而且風險也較低!中標:關於「選股」問題不論是新手或老手,總覺得最難起手的一招就是選股,畢竟,台灣上市櫃公司加起來超過一千多家,選對好股可說是成功一半。在華爾街金融圈,曾經訓練一群猴子用射飛鏢方式來選股投資,不可思議的是,這種毫無邏輯的射飛鏢選股方式,竟然在一年後的投資績效,打敗大盤與大部分基金經理人!當然,身為一個股市操盤人,為了維護尊嚴,我寧可相信那只是偶然的趣味!選股不能單靠運氣贏在一時,我們還是必須建立一套有效率且合乎邏輯的選股標準,才能贏得長久。坊間有很多免費的財經網站與軟體,都有提供智慧選股功能,多看、多聽、多問,都能意外找到一些投資線索。不過,面對琳瑯滿目的資訊,我會從「一新、二強、三少」三個面向去評斷分析個股的投資價值。1新:新訂單任何不同產業的公司,要能維持長期持續成長、獲利提升,最重要就是要有源源不絕的新訂單挹注。有了長期訂單,如同取得長期飯票;而有了新增大單,如同是吞下業績補丸。前者像是從事資源回收業務的崑鼎(6803),來自政府的保證垃圾量收益超過五成,獲利就能長期保持一定水準之上;後者像是生產汽車零組件的宇隆(2233),新接國際大廠肥單後,獲利翻兩番,股價自然容易大漲。新訂單的取得原因,通常又可再細分為新產品、新技術、新客戶、新產能、新題材。以新產品來說,紡織成衣股儒鴻(1476),因為轉型生產瑜珈衣等功能性服飾,高毛利的產品,讓公司找到營運的藍海;以新技術來說,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在28奈米以下高階技術良率大幅領先同業,生產優勢不斷拉開,股價也獲外資追捧;以新客戶來說,國際級大客戶往往對股價有很大加分,例如,生產飲料鐵罐的福貞(8411)過去表現溫吞,因出貨給大陸最大涼茶「王老吉」而身價暴漲;以新產能來說,新產能的增加,表示訂單供不應求,擴產完畢後的爆發力值得追蹤,例如,從事代工隱形眼鏡的精華光學(1565),2012年新增六條產線,2013年還要再添十四條產線,一度還當上股王。至於新題材,股市總是會不斷築夢造神,產生一堆新趨勢與焦點,有些概念股確實可能會蛻變成明星產業,有些卻只會曇花一現。例如曾紅極一時的博奕、太陽能、智慧型手機,到近年走紅的4G網通、生技新藥、3D列印、穿戴式裝置、第三方支付等題材,有的殞落、有的崛起,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介入前務必謹慎判斷,本益比太高的絕對碰不得。挑選題材股就好比在地攤尋寶,排隊人潮愈長就愈受歡迎,但警察一來驅趕,人潮即散。同理,資金往哪些題材集中,族群漲勢就愈犀利,不過,指標股一旦轉弱,有沒有獲利都要甘心退場!2強:強勢產業地位、強勢股東背景有強勢產業地位的龍頭股,資源豐富再挾其競爭優勢,獲利水準一般會比同業高出一截,而且市場給予的本益比也較高。例如,製作自行車的美利達(9914)、巨大(9921)具有品牌優勢;便利超商的統一超(2912)、全家(5903)則是有通路優勢。此外,製造業通常講求規模經濟,像是鴻海(2317)這樣的大型企業,不僅進貨備料成本低,每單位生產成本能夠盡量壓低,讓小廠無利可圖而退出,同時在收付款條件上也有議價優勢,資金調度管理可以更靈活。含著金湯匙出身的人,是前世修來的福報,有些公司背後有強勢股東或富爸爸支持,經營成功的機會自然比較高。不論是集團股,或是子母公司分割、被合併收購,或是私募增資引進策略性股東,攤開股權分布表,如果有看到強勢股東名單,公司的轉機性與成長潛力就值得好好追蹤。台股當中,普遍最被看好的強勢股東,包含台積電、鴻海、聯發科(2454)、統一(1216)、潤泰(2915)等。3少:競爭少、滲透率少、流通籌碼少股市投資也很怕「蛋塔效應」,一個原本具有發展前景的市場,卻在短期間內吸引太多廠商投入,過度競爭之後,卻難以維持生存所需的利潤。以LED照明產業來看,縱使前景備受看好,但中國的價格補貼政策,造成即使是大廠也難逃虧損,反而是小廠華興(6164)早期就切入利基的低溫照明,成立以來每年都能賺錢。漢微科(3658)也是一家股王公司,其生產的電子束檢測設備,毛利率高達70%,在全球市占率達八成,競爭少的結果,墊下了不敗的盈餘基礎。一個產業的爆發點在「從無到有」,而股票投資的甜蜜點,也發生在此時期。假使產品的循環週期,已經由開創期、成長期,進入到成熟期、飽和期,滲透率難再提升,那麼,公司不是面對營收下滑,就是獲利指標惡化。前述的隱形眼鏡產業,在日本的滲透率約兩成五,在台灣約兩成,而在中國,大約估計有三‧五億人近視,但配戴隱形眼鏡人口卻不到千萬人,滲透率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目前每年還以兩位數幅度成長。所以在中國市占率第一名的金可國際(8406),來台掛牌後,股價就能不斷大漲、改寫新高。再對照受到市場矚目的智慧型手機產業,在高階市場已逐漸趨於飽和,現在出門四處都可看見低頭族,無論等車、搭捷運、用餐,幾乎人手一機,因此,不論是蘋果、三星,還是宏達電,近一年股價走勢都呈現滑落趨勢,因為滲透率明顯提高之後,獲利水準很難再回往日顛峰。最後一個觀察指標是流通籌碼。「當股票都在散戶手中時,股價易跌難漲;當股票都在大股東手中時,股價易漲難跌。」此話說來雖殘酷,卻是股市真實寫照。公司的董監持股比愈高、愈集中,表示公司的經營績效好壞與大股東息息相關,持股信心強;反之,如果董監持股比偏低,甚至還質押股票套現,這樣的公司可能營運亮起紅燈,要優先避開。可以進一步考量外資持股水位。外資通常以長線共同基金與退休基金為主,持股偏向長期策略,如果股票落入其手,也可減少在外流通籌碼的不穩定性。所以籌碼選股原則,以董監持股30%以上或董監加上外資持股50%以上為佳。中標:關於「操作」問題在操作的心態或是策略方面,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逢低買進,逢高賣出」。乍聽之下似乎很有道理,因為股票的獲利價差,不就是要低買,然後高賣嗎?一句正確的話,不表示是一句可以被執行的話,否則,這個道理人人都知道,為什麼卻賺不了錢?我早期也深信股票操作應該逢低買、逢高賣,真正實戰後,卻常困惑於:何謂「低」,又何謂「高」?說不定專家也根本不知道,只好教人不斷分批買進,被套牢了就說那是「布局」,買了老半天還不漲就說要「定期定額」,這都只是亂槍打鳥的猜底行為罷了!說老實話,散戶不是機構法人,也不是國安基金,哪來的資金可以持續買進?資金愈少的人,判斷更要精準,千萬不能盲從建議,不如來聽聽反敗為勝的我怎麼說。小標:買強不買弱,買高賣更高真正開啟了我通往致富之門的金鑰,是我領略出「買強不買弱,買高賣更高」的原則。同一時間,股票有漲有跌,漲的股票表示買氣旺盛,看好的人多,只要需求沒有被徹底滿足,股價續漲機率很高;跌的股票表示賣壓沉重,看壞的人多,只要賣單沒有被消化完畢,股價續跌機率很高。因此,強者恆強,弱者恆弱,成為股市的常態。至於那由強轉弱,或是由弱轉強的轉折點,後面幾章會有詳細的說明,在此先略過不提。股神巴菲特說過:「掉落中的刀子不要伸手去接。」也就是說,當股價還處在下跌趨勢,甚至是在探底築底過程中,都不是好買點。我的操作方式向來「盤整不買、下跌不買」,但一般投資人的迷思在於見跌心喜,以為有便宜貨可揀。其實,股票價格變得比之前「低」,卻不表示變得更「便宜」,因為股票不同於一般商品,下跌原因可能是本質改變,對於價格與價值就得重新評估,不能以「折扣」的心態搶進,否則「危機入市」就會變成「入市危機」!股票不是要買低檔,而是要買會漲。會漲,就是要買進強勢股,縱使股價已經過一波上漲,只要未來成長動能仍強,股價沒有高估現象,願意接手者多,那麼,往往可以輕鬆賣在更高點,這就是「買高賣更高」的作法。我親身實證,用這方法在股市提款,是最有效率且成功機率高。小標:投資追求報酬率外,還有勝率的思考曾經有位操盤人驕傲地告訴我,過去一年,他的投資沒有賠過任何一筆。我聽完以後,心裡不但沒有感到佩服,反而對他的投資觀念深存疑慮。後來我在投顧公司幫客戶操作,公司同部門裡包括我總共有三個投資經理人,從統計報表資料來看,我的勝率是最低的,平均大概是75%,也就是每十次出手,可能會有二—三次虧損,但是,我的投資報酬率是最高的(比其他兩位加起來還高)!我常問客戶,你最在意的是報酬率還是勝率?並不是說勝率不重要,而是如果一味以高勝率為訴求,就會像那位操盤人與我的同事一樣,股票賠錢就硬坳不賣,反正勝率看的是已實現部分,個股跌再深只要不賣出,就不會拉低勝率,但帳戶報酬率卻也因操作僵化,而被拉低不少。贏家只要做到大賺小賠、贏多輸少就夠了,跌倒了就再爬起來,只要不是重摔個四腳朝天,保留資金下次能討回來就好。長期投資勝率能超過五成以上就算及格,若能再精進到六—七成,就算高手俱樂部成員了。各位如果感到懷疑,不妨把過去每季對帳單找出來好好統計一番,只要盈多虧少,當季獲利通常不會太差。中標:關於「停損」問題有位百歲人瑞,曾如此分享他青春永駐的養生之道:「生活規律,作息正常,並且固定運動將體內不好的毒素排出,因為身體的健康需要不斷去蕪存菁。」不怕看錯、不怕做錯,只怕不認錯!面對投資這場馬拉松長跑,比的是氣長,而不是氣盛,所以也要經常去蕪存菁:檢視持股,將弱勢的與虧損的部位調整轉換,尤其要避開大賠的可能。停損不僅是紀律,也應該是種投資習慣。「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眾人皆知,老生常談的話我就不贅述,但我提供一個有無停損操作的實際數據,讓各位對停損的概念能夠具體了解。舉例來說,如果以100萬資金進場,買進每股100元的股票:(一) 不停損:一開始資金全用盡,可以買到10張股票。股票先跌到50元,帳面價值剩下50萬元;股票再跌到25元,帳面價值剩下25萬元,損失達75萬元。後來就算股票展開反彈,大漲回到100元,也只是讓帳面價值回到原來的100萬,剛好解套而已,浪費了一波大漲行情。(二) 有停損:一樣初期資金全用盡,可以買到10張股票。股票只要下跌10元就執行停損,所以跌到90元就全部出清,帳面價值剩下90萬元;接著股票跌到50元,資金90萬元共可買進18張股票;股票再跌掉10元,又全部停損出清,帳面價值剩下72萬元;最後跌到25元,資金72萬元總共可以買進28張。如此一來,當股票展開反彈漲到35元就回本了,如果持續上漲到100元,持股價值達182萬元,最後結果就是大賺!一樣的股票走勢,卻因為有沒有執行停損,天差地遠的結果是不是讓你大吃一驚?如果擔心自己不能遵守紀律,我建議你將這個案例貼在看盤的電腦旁邊,時時提醒自己莫忘記、莫遲疑!4種有效的停損策略關於停損的方法五花八門,大致上我建議依照以下四種停損策略擇一採用:目標停損這是一種最簡單,也最機械式的停損方式。買進股票前,事先設定可容忍的虧損幅度,一旦達到就執行賣出,毫不戀棧。停損幅度以10—15%為宜,過多或過少都不適合運用在股票。此法的優點是,即使碰上大空頭市場損失也有限;缺點是違反人性,而且很容易賣出後就出現反彈。技術停損這是以技術面的支撐來當作停損關卡。跌勢初期會先持續觀察,等到技術面多頭的重要防守價被跌破才賣出。通常會以移動平均線(天期長短則因人因股而異)、K線、趨勢線等作為判斷依據。優點是,加入對股價多空強弱的判斷,更能貼近行情;缺點是,有時候技術面轉弱,股價已有不小跌幅,損失已擴大。時間停損金錢是有時間成本的,如果買進後持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股價仍文風不動,縱使也沒有轉弱跡象,但其實已經失去同期間投資其他股票獲利的機會。所以有時候賣出股票,並非是因為基本面或技術面轉差,純粹是「追求相對報酬」,中途跳車換上馬力更強的。我如果布局一檔股票經過了一個月仍無動靜,就會先退場觀望。時間停損的優點是,可以增加資金使用效率;缺點則是,換股的時機與標的拿捏不易,容易抓龜走鱉。心理停損這種停損動機,是要避免夜長夢多。如果持股的損失,已經超過個人可以容忍的極限,人就會開始有焦躁憂慮、患得患失的徵兆,那還是早日了斷,早點脫離苦海。我看過有投資人,因為投資的股票跌深而捨不得賣出,套牢多年後,每次想到時,還是兩行熱淚潸然落下。錢財畢竟身外之物,失去能再賺回,但若因理財戕害了身心,那真是本末倒置。此法優點當然是求個痛快,調整情緒後下次再戰;缺點是,苦痛難熬時停損,可能是衝動決定,而且造成的損失應該已經不小了。【摘文3】透過K線讀懂主力企圖記得小時候學校教室的黑板兩側,總會貼著這樣的警示標語「保密防諜,人人有責」以及「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現在的年輕朋友,可能對此很難想像。過去兩岸在戒嚴時期,深怕任何一個機密外洩,可能就會導致滅國亡朝!雖然當時還只是個幼小學童,但經常被灌輸保密的重要(雖然不懂何謂國家重要機密),所以也養成隨時提防陌生人的習慣。在股市裡,有沒有不能提早外洩的機密?有,當然有!這就叫作「內線消息」。按理來說,所有上市櫃公司都得接受主管機關與《證券交易法》的監管約束,除了例行性的營收與財報揭露,以及公開的法說會、記者會、股東會展望,如果有影響到股價的臨時重大資訊,也必須立刻到證券交易所的公開資訊觀測站網頁(mops.twse.com.tw)說明。以上種種機制,目的就是要保護訊息弱勢的投資者,並且避免「特定人士」利用消息取得的時間優勢,事先提早做出買進或者賣出動作,從中謀取不當獲利。至於哪些人有可能是所謂資訊領先的特定人士呢?以股市的食物鏈關係來看,資訊最核心一定是公司內部的高層主管、大股東,再往外一圈通常是資金部位龐大的外資券商,然後是本土的投信、投顧、券商等投資機構,再來就是有廣大影響力的媒體,最後才會是「被賣了還說謝謝」的散戶。所以,有時候我真的感慨「多聞還不如無知」,愈用功的散戶不見得能賺錢,因為縱使得到很多投資資訊,但因為都是流傳好幾手的落後消息,往往反而淪落為被出貨的對象。消息的價值在於要能夠轉化為知識,再昇華為智慧,但這需要長期獨立思考的修煉。既然「盡信書不如無書」,與其看報紙、聽消息盲目作股票,還不如專注在技術線型的觀察。畢竟,春江水暖鴨先知,不管股市裡的對手如何強大、資訊有多領先,如果因為掌握了消息而有了動作,K線線型必定會產生改變,並且會不經意地留下蛛絲馬跡。簡單講,利多消息就會先偷買,利空消息就會先偷賣。而這樣的內線交易行為,其實是有違法的風險,但我們如果是利用線型來判斷,只要「敵不動,則我不動;敵一動,我立刻動」,不但可以跟緊主力的步伐,而且還是完全合法的「K線交易」!以下我舉七個案例做說明:立院三讀課徵奢侈稅,營建股反而闊步向前2010年底到2011年初,台股氣勢如虹地挑戰9000點,各類股可說是百花齊放、爭強鬥勇,大盤在2010年12月與2011年1月分別各上漲了7.16%、1.92%。可是營建類股卻是獨自憔悴,同期分別的表現為上漲4.91%,以及下跌4.82%,漲時相對遜色,又率先轉弱下跌。正當台股紅包行情發酵,農曆年後攻上9,220點新高,營建類股指數卻創波段新低,如此脫鉤的走勢似乎不太對勁,隱隱透出一股殺機。2011年2月25日,兩大財經報紙頭版頭條都刊登「財政部通過奢侈稅草案」即將送行政院審核的消息。課徵奢侈稅的目的自然是要讓房市降溫,但對營建公司營運相當不利。此消息一出,當天營建類股指數重挫3.82%,多檔營建股紛紛殺至跌停。3月10日行政院通過奢侈稅草案,準備再送立法院三讀。此時,資深股民都知道,投資絕不要和政策作對,正當投資人感到恐慌而融資大減時,營建類股反而利空出盡,上演大逆轉戲碼,從三月分低點起算總共大漲33%,同期間大盤的漲幅還不到一成!任何政策在決議的過程中,必然有人會先知道內容,難免利多有可能先偷買,利空就先偷跑。因此,營建類股在大盤紅包行情中缺席,就顯得十分詭異了,畢竟,春節前後往往都是一年一度的熱銷檔期,營建股本該漲而不漲,一定是有內線者趁台股行情火熱,默默出脫手中營建股,高檔套現以後,再等到潛在利空浮現之後,又輕鬆進場撿便宜,造就了營建股一波讓人看走眼的行情。永豐銀搶頭香,將獲工商銀行參股20%2013年4月1日,兩岸金融主管高層在台北舉行第三次兩岸銀行監理合作平台會議(俗稱「金銀會」),市場引頸企盼會有爆炸性利多來推升股價,想不到隔天金融股卻全面開低走低。正當市場已解讀為政策「利多出盡」時,我在早盤電視財經節目連線分析時卻提出不一樣的觀點,我特別點名其中永豐金(2890)很可能是開放陸資銀行參股的第一波指標(當時市場多數分析報告皆比較看好國泰金(2882)與富邦金(2881))。為什麼我的看法與眾不同呢?關鍵在於「技術線型」!從圖18可以看出,在標示C處的地方,也就是4月2日當天,永豐金並不像其他金融股開低走低,反而是開低後往上拉高的紅K棒,表示盤中一直有買盤湧入;若再比較金融類股指數的日K線,不僅一直在A處壓力線下方整理,甚至C處還跌破B處的低點,再創下七日以來新低,可以看出永豐金明顯較為強勢。看盤經驗豐富的人一定知道,這種強勢線型的背後,通常表示極可能有重大利多將宣布,尤其又是在敏感的政策會議之後。果不其然,當天盤後的傍晚時分,就宣布了中國工商銀行將參股永豐銀20%股權的消息,成為來台參股首例。如果你看到新聞快報後心動下去買,抱歉!你也來不及賺!隔天早盤直接以跳空漲停板開出,緊接著馬上直線下殺,買到的人就立刻住套房!新聞報導得夠快,但領先反映得更快!華亞科董座說DRAM缺貨三年,股價先跌三成2013年是DRAM市場大演轉機秀的一年。華亞科(3474)董事長高啟全在2013年6月18日公開表示,全球DRAM新需求才剛開始出現爆發性成長,預估DRAM將一路缺貨,時間可能會長達三年之久。語畢隔日,華亞科開高衝上漲停板15.85元,當天追漲買盤踴躍,順利鎖住漲停至收盤,多頭就算想買也買不到,成交量縮小到只有前一日的六成左右。可是怎麼才一轉眼,到了8月初華亞科股價只剩下10.2元,從最高點起算暴跌了39%。我想,上市櫃公司的經營階層談話,往往是媒體捕捉的焦點,尤其是重量級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之類的高層看法,動輒能在市場掀起波瀾,所以舉凡股東會、法說會、記者會等公開場合談話的前後,股價走勢可得仔細瞧瞧。因為即使公司派的確透露出正確的產業趨勢,不過,因類似的訪談致詞不是天天有,有可能董事長看好是事實,可是股價先前早已先反映過了,再經過報導,有時是加油添醋,有時則落後股價。當然,偶爾也會有一些不肖經營階層,心口不一,刻意矇騙媒體與社會大眾,造成投資人因錯誤情報而羊入虎口。由於產業供需改善,2013年的年初開始,DRAM報價已不斷調漲,華亞科股價從低點,浴火重生狂漲了七倍,市場法人也預期,華亞科第二季財報可順利由虧轉盈,所以6月中旬,董座在法說會上的樂觀言論,對股價並沒有帶來多少激勵。反倒是在大盤整理之際,華亞科莫名跌到A處,不久後大盤上漲到B處,可是華亞科持續破底,甚至後來再跌到C處。這種連番破底的走勢並不是基本面有問題,只是股價是領先指標,除非能提出讓持股大戶更驚艷的展望或獲利,否則主力反而會利用散戶看報紙後想搶進的心態,逢高先獲利了結一趟。台苯新任董座火急救援,股價大漲給足面子塑化廠台苯(1310)歷經經營權之爭、高層疑似掏空公司的醜聞,經營團隊不斷更替,造成公司連年虧損,這些負面報導,始終讓外界對公司內部經營霧裡看花!直到2013年2月底,公司突然宣布由中鋼前董事長林文淵出任董座,隔天台苯股價隨即拉上漲停。新官上任的慶祝行情並沒有太激情,股價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只是慢慢墊高底部,表面看似無波,可是如果與大盤指數的走勢對照,就會發現早已暗潮洶湧。大盤在下跌過程中,台苯絲毫未受影響,股價愈走愈高。在漲勢剛開始時,市場多數投資人都難以置信這家公司會有什麼轉機出現,畢竟,投機與掏空的印象實在深植人心,所以反而容易讓有心人大量吸收籌碼。直到台苯2013年第一季擺脫前一年大虧4億元的窘境,成功轉虧為盈,股價就正式展開強勁的多頭走勢,八個月內漲了兩倍多。台苯之所以能夠絕處逢生,董事長林文淵臨危上場救援是最大關鍵。他先爭取銀行團的信任,穩定金流,再大刀闊斧進行內部整頓,處分盤根錯結的轉投資事業,並致力於降低生產原料成本。這些改革措施很快讓公司止血,加上又碰上SM(苯乙烯)需求轉熱,獲利持續大幅提升。如果看到後來好到沒話說的經營績效,再回頭想想,為何股價能夠事先就異常強勢?千金總是難買早知道!究竟是什麼樣的買盤,在法人都尚未認同之際就搶先上車,不免耐人尋味。小標:洞悉新聞的漫天大謊看遍大大小小新聞資訊,不論是國內政府政策的推動或修改,還是經常發生在企業之間的併購、私募、出售資產、更換經營團隊,或者接獲大訂單、調整財務預測、營收超出或不如預期,投資人最關心的,一定是這些利多或利空新聞會如何影響股價?如何判斷新聞內容的真假?先看新聞的來源而定。例如政策頒布,或者記者會、法說會等重大訊息,還是例行性的財報數據,這些資訊通常就不會是假的,具有優先參考價值。但如果只是網路流傳、未經公司證實,還是在報導當中並未具體署名訊息提供者,如「根據公司透露」、「據法人表示」等,就得小心是否另有隱情存在。其次,要懂得辨認這些新聞是否即時且有新情報出現。有的公司其實基本面平淡無變化,卻會發出公關新聞稿,將全市場已知的舊聞再重新冷飯熱炒,或對過去的豐功偉業又細說重頭,當然會利多鈍化,有的甚至故意美化包裝利多,對於負面的營運疑慮反而避重就輕。這些沉浸在過往美好的公司,通常不太會花時間闡述未來具體營運方針,反而喜歡評論股價,總是為自家的股價抱屈──背後動機很有可能是為了炒作股價!有些公司則是為了炒股不擇手段,看到盤面流行什麼題材,就對外放話宣稱公司也已經「準備」進軍╳╳領域,產品正在送國際大廠認證……出現這種利多新聞的公司,能不碰就盡量別碰。當然,最重要的步驟,一定要檢驗「股價的位階」是低或高,以及在新聞報導之前,是否有特殊的籌碼變化訊號,包含資券增減與法人買賣超情況。像我每天打開報紙瀏覽時,都習慣一邊開啟股票看盤軟體,同時對照新聞與個股走勢,任何消息都要秉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原則,一一檢視是否有藉新聞出貨或進貨的可能。我的觀察經驗是「高檔利多不要搶,低檔利空不要怕」。一般而言,利多消息如果發生在相對低點,此時籌碼乾淨,對股價容易產生激勵作用;如果發生在相對高點,很可能股價已經先起漲了(就是因為有人先知情而布局),就必須提防先上車者反手賣出股票。不過,也不表示高點出現利多就一定不會續漲,因為如果早取得消息者只有一部分是短線投機心態,那麼浮額清洗完以後,股價還是會反映基本面成長而再漲一波,所以,千萬不可盲目看到利多就刻意逆向放空,稍不小心就會踢到鐵板!總之,高檔利多不要「搶」,並不是說一定不可「買」,只是不需要過於急躁去追高搶進。至於利空消息如果是出現在相對低點,通常股價在市場有足夠的效率前提下,應該早已反映了大部分,想賣的、該賣的人恐怕都已賣得差不多了,因此,假如利空不跌,或者雖然再跌一段卻是明顯放量,則很可能是高點出脫的人趁機逢低回補,故意用利空製造市場恐慌氛圍──很多大股東最常使用「趁火打劫」這一招。所以,在相對低點看到利空反而不用害怕,應該冷靜觀察個股是否價跌量增以及資減券增,表示離底部反彈應該不遠了,尤其要密切注意相對大盤的線型強弱,這部分將在下一篇為大家詳細說明。
線型會說話:陳威良教你抓轉折賺千萬 EPUB, PDF, TXT, AZW3, MOBI, FB2, DjVu, Kindle电子书免费下载。